
咸阳市渭城区新兴司法所坚持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采取四项措施,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,筑牢社会风险防控防线,为辖区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完善组织体系。建立法律服务调解室11个,劳动争议“互联网+调解”平台1个,街道人民调解“三室联动”工作站1个。为街道13个人民调解组织聘任调解员78人,培养社区“法律明白人”55个,选聘社区法律顾问7人。
加强业务培训。坚持对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和“法律明白人”进行专题培训,今年共开展培训学习6场次,进一步提高了调解员和“法律明白人”的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。
多元化解纠纷。积极探索“五员共治”人民调解工作新模式,不断拓展政策宣讲员、综治专干、文明劝导员、网格调解员、楼栋长五支队伍,坚持“两早两多”( 即“早发现、早处理、多用心、多跑腿”)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, 11个社区坚持每周一次矛盾隐患排查,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共享、跟踪化解、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,及时收集、发现矛盾纠纷隐患线索,对影响辖区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难点、堵点问题,及时上报街道,联合相关部门及派出所进行化解,切实防范了群体性上访和民转刑事案件发生。
创新调解模式。“普法+调解”,完美诠释“谁调解谁普法”。将普法宣传贯穿人民调解的全过程,以“小纠纷”诠释法治“大道理”,达到 “调解一件、教育一片”的效果。今年以来开展涉调普法宣传11场次。“调解+司法确认”,为人民调解协议“上保险”。与区法院建立司法确认快速协同机制,利用7个工作日完成司法确认工作,通过司法确认为调解协议盖上了“法律的印章”,真正实现案结事了,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。“回访+调解”,确保纠纷处理到位不反弹。街道和社区在调解结案后,安排专人通过现场走访、电话询问等方式进行跟踪回访,确保纠纷执行处理到位。今年以来共达成书面调解协议5起,进行司法确认2件,回访5件,群众对调解结果满意率达100%。
下一步,该区新兴司法所将持续深化普法,实现“免疫式”根治,做实调解工作,发挥好司法所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、促进社会安全稳定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、推进基层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,为平安法治建设作出新的积极贡献。
(编辑:赵煜恒 审核:侯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