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去年以来,兴平市以落实全省“三个年”活动部署为抓手,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统筹推进稳增长、促创新、防风险、惠民生等重点工作,全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提升“含金量”。围绕强链补链延链核心,大力开展以商招商、精准招商,先后赴上海、四川、广东、江苏等省市及西安周边等地开展招商活动,依托咸阳市产业链推介暨签约大会、“民企进咸阳·同心铸辉煌”、大湾区企业家咸阳行、榆林企业家走进咸阳、咸阳—外资企业座谈会、第七届丝博会等系列活动,累计签约项目46个、合同引资88.9亿元,145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2.3亿元,为年度计划的104.5%。
拓展“含新量”。积极开展校地共建合作,引进西北大学三秦学者创新团队、西安财经大学乡村振兴与农村法治研究团队等高层次人才,深入开展院士专家产业行、兴平行活动,先后邀请30余名高校专家来兴开展技术指导、需求对接。截至目前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6项,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7户、科技型中小企业131户、省级瞪羚企业4户,搭建科技创新平台、“301”科创载体7家。陕柴重工被评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,丰仪镇被认定为省级科技示范镇。
涵养“含绿量”。兴平市按照市级领导包镇办、部门包重点村、镇村干部包抓地块的工作模式,全域全时段实行禁燃、禁放,围绕绿色化、低碳化,坚持从源头管控、标本兼治,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,持续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推动辖区橡胶、铸造企业退出或转型转产,奉航、润泽等2家橡胶企业完成创A升级改造,45家企业完成升C工作,完成8家铸造企业升B工作,利用兴平市36处72个视频监控摄像头,采取热成像技术,对全域范围24小时进行监控,深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,持续推进工业污染防治,空气优良天数249天,PM_2.5平均浓度49微克/立方米,超额完成“双指标”任务。
守护“平安指数”。统筹推进扫黑除恶、“云剑”“秦鹰”“雷霆”“清源断流”等专项行动,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18个,兴平市反电诈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“两降两升”目标,命案同比下降85.71%。在镇(街道)综治中心建立“一站式”矛盾纠纷调解中心,落实一村(社区)一人民调解员8900名,初步形成了“网格前端预警、村(社区)中端调处、镇(街道)末端终结”格局,解决群众“小急难”问题3.1万件,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800件,化解率97.1%。连续两年,兴平市荣获“全省平安县”称号、一举摘得“平安铜鼎”,荣获全国2023年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。
拉高“幸福指数”。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投入7439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93个,扎实推进总投资3.36亿元的15件民生实事项目,启动运营东城街道兴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,投资筹建兴平市华兴社区、店张社区等日间照料中心,兴平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区。
(编辑:赵煜恒 审核:侯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