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要闻 时政 交通 交警 公路 物流 汽车 民航 铁路 邮政 深度 财经 人物 地方新闻 舆情 车生活 新视野 法律法规 行业新闻

“指尖技艺”创造“指尖经济”

2024-01-09 09:45:00 来源:阳光网 字体:

1月4日中午,城固县董家营镇湖广营村村民程玲玲家的小院染上一片金色。

吃罢午饭,程玲玲坐在院子里,左手拿布,右手持针,绣花针来回穿梭,五彩绣线上下翻飞。没多久,寓意幸福平安的石榴图案就在白色底布上轮廓初现。

“村中许多姐妹把绣花当事业,干农活休息时绣两针,吃完饭后绣两针,陪孩子做作业时再绣两针,绣品还有人收购。”说话间,程玲玲手中的活计没有停,不时埋头飞针走线。

程玲玲所说的绣花,便是城固架花。城固架花是中国民间刺绣的一种,被誉为“立体的水墨画,民俗的活教材”。在城固,一代代“守艺人”坚守传承,不断创新,让架花这一凝结着群众劳作生活点滴的传统技艺不断提档升级,迎来新发展,产业化道路越走越宽,“指尖技艺”正转变为“指尖经济”。

 

城固架花非遗工坊里的绣品。 

● 传统技艺“被看见”

提起架花,人们也许会纳闷,既然是刺绣的一种,为何名字中没有“绣”字,这到底是哪一种刺绣?

“不同于其他刺绣技艺,架花重‘架’。”城固县文化馆非遗部部长张清华说,传统架花以白土布作底,用针将棉线挑绣在底布经纬交织的网格上,图案造型有团花、折枝花、盆花、花蝶、果卉等,传递着民俗风情,反映了陕南地区的农耕文化。

“经专家考证,架花历史十分悠久。”张清华说,一是绣品造型图案中的草纹和云纹,留有象形文字的痕迹;二是其针法同编织绣很接近,而编织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。明清时期,城固妇女几乎人人都会挑花刺绣。20世纪50年代,架花仍是女子的陪嫁品。

奔流向前的时间长河里,架花曾黯然失色。20世纪七八十年代,其传承陷入困境,特色针法几近失传。

当时,翟培德是城固县文化馆的一名美术干部。在一次民间普查中,他同架花“一见钟情”,发现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,萌生出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的想法。“要了解架花,首先得弄清它的渊源,熟悉它在漫长岁月里经历的种种。”

得到城固县文化馆全力支持后,翟培德开始收藏老绣品。他骑着老式加重自行车,肩背旧挎包,饿了,啃几口老伴儿烙的饼,渴了,就到溪边捧点水喝……在田间、进农家,翟培德遍访架花老艺人,将老绣品悉心收集起来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翟培德先后收集了300多件老绣品,整理并掌握了架花几近失传的多种针法,对图案造型的内涵进行阐释,并把研究成果整理成册。

一位架花老艺人去世的消息使翟培德有了更深思考:随着时代变迁,老艺人越来越少,且大多不再从艺,把架花技艺传下去,要培养新人。

就在翟培德找门路的时候,一个好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。

当时,汉中市一家旅游公司要到福建省厦门市参加艺术展览,将架花选为展品,需要一定数量的绣品。在翟培德的推动下,城固县文化馆出资举办培训班,在全县范围内招收有绣花基础的学员,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艺,为参展做准备。

“小时候看着家里老人绣,我就跟着学,但一直没有精进技艺。”培训班学员苏焕美说,通过培训,她不仅弄清了架花图案造型的内涵,还学会了特色针法。培训结束后,她一直同翟培德保持联系,学习架花技艺。

培训班取得了可喜成果。70件学员作品如期参展,被观展者争相购买,优秀作品还被城固县政府作为礼品赠予国际友人。

此后多年,翟培德步履不停,埋头从事与架花相关的工作。

2004年,城固县文化馆拿出翟培德收集的部分绣品,参加全省民间美术观摩展,获得传统类一等奖;2007年,城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正式开展,架花被列为重点保护内容;2009年,城固架花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……

坚守和智慧,让传统技艺掸去了岁月灰尘,重现熠熠光彩。

 

2023年12月25日,城固架花非遗工坊负责人丁茹(右二)向绣娘传授技艺。 

● 绣出幸福新生活

从小巧的手帕到全套床上用品,从日常的手提包到精美的布艺摆件,都绣着寓意吉祥美好的图案,有的淡雅古朴似水墨画,有的色泽鲜亮似油画……城固架花非遗工坊里的绣品令人目不暇接。

“要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,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喜欢。”工坊负责人丁茹表示。身为80后的她,为架花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

“打小我就和奶奶学习架花技艺。一条绣花方巾、一个背包,有架花点缀,就好像有了生命力。”无意间在古玩市场看到的老绣品让丁茹眼前一亮,儿时埋藏于心中的情愫,像一粒种子迅速萌发,她毫不犹豫地开始收藏老绣品。

2016年,因想了解部分架花图案的寓意,丁茹去请教翟培德。在翟培德的介绍下,丁茹同已是市级非遗项目城固架花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的苏焕美结识。

深入交流后,两人都觉得该为架花发展出一份力,决定携手投身架花事业。

丁茹拿出经营园林公司挣的钱,把架花培训课开在城固的农家院落,由苏焕美对学员进行培训,免费提供绣线、底布等材料。

“最初,我们只是打算让大家多学一门手艺,学会后大家可以卖绣品补贴家用。但很多人做的绣品却无人问津。”丁茹说。绣娘的难,丁茹看在眼里,她做出一个大胆决定——“没人买我就自己收!”

2019年,丁茹成立了架花非遗工坊,把滞销绣品全部收购。为了打开销路,她参加各类研讨会、展销会,开发旅游产品,但依然有许多绣品卖不出去。工坊成立头一年,就亏了30多万元。

“我要帮绣娘实现赚钱顾家的梦想。”丁茹没有气馁,仍带着姐妹们的希望寻找销路。

在丁茹看来,政府的扶持真正帮助她扩大了销路。为了更好地推介非遗特色文化产品,借助苏陕协作的契机,城固县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了“陕西非遗城固架花南通展”。丁茹带着绣娘们的作品参加了展览,受到专家和群众的广泛关注。

从那以后,城固架花知名度进一步提升,不少客商主动联系丁茹,订单越来越多。

为了让绣娘获得稳定收入,工坊同绣娘签订了长期订单合同,以高于市场价20%的价格收购绣品。

“在家绣个手提包、小手帕,就能挣钱。”城固县沙河营镇张家嘴村村民王俊舒生完孩子后辞职在家,没有收入来源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接触到架花,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,就来到工坊学习。签约后,她月均收入2000多元。

目前,有500多人同工坊签约,个个都能增加收入。

城固县文化馆馆长汪蛟表示,商品化、市场化、产业化的运作,让架花这一非遗项目“活”起来,也让勤劳的绣娘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,用一针一线绣出幸福新生活。

 

2023年12月25日,绣娘们正在工作。

● 未来可期的非遗品牌

2022年,城固架花非遗工坊绣品订单总额达70万余元;2023年,订单总额近140万元。良好的销售势头,让丁茹开心不已,更让她骄傲的是,工坊的绣品不仅在国内销售,还沿着“一带一路”走出国门,远销海外。

“绣品主要销往新加坡和英国,卖得比较好的是手帕这类小物件,一个月能卖2000多件。绣品销往海外,打开了我们的思路和眼界。”丁茹说。

汉代使者张骞用凿通西域的伟大远行,加快了东西方文明的互动交流,被誉为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。城固既是张骞的诞生地,也是其归葬之地。

“开拓精神是张骞留给家乡人民的精神财富。”丁茹说,“几千年前,张骞徒步开拓外面的世界,如今,我们依托电商思维让非遗产品沿着‘一带一路’远销海外。”

丁茹说,目前,工坊正努力开辟国际市场。搭乘“一带一路”的东风,物流越来越顺畅,市场不断拓展,海外订单越来越多,架花也被更多人熟知、认可。

设计理念如何推陈出新,针法图案如何再梳理创新,绣品与现代生活如何更好融合,等等,这些都成为架花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。

“受地域限制,传统架花以黑、白、蓝为主色调,色彩不够丰富。在严格遵循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,我们大胆用色、创新架花图案,打造出具有架花元素的特色产品,赋予传统架花更为现代的表达方式。”丁茹说,未来,要设计推出更多文创产品,特别是要以架花为载体,讲好张骞和丝绸之路的故事,还要扩大生产规模,提供更多就业岗位,开展架花刺绣体验等特色活动。

城固县对架花发展高度重视,正探索开展绣娘职业能力考核,对合格绣娘颁发资格证书,提升绣娘就业创业能力。同时,城固县加强宣传推介,积极组织架花技艺进校园、进景区等文化活动,推动更多绣品沿着“一带一路”走出去,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、焕发新活力。

向新而生,非遗让生活更美好

非遗,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,代表着我们的历史、文化和传统。

对城固人来说,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架花不仅是一种技艺,更是一种情怀。从一幅幅老绣品中,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祖辈们的生活痕迹,更能读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。

一针一线绣出美丽图案,也串联起过去和现在。随着时代发展,城固架花迎来新机遇,这离不开一代又一代“守艺人”的坚守与创新。

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翟培德、丁茹等人收藏绣品、钻研技艺、培训人才,使城固架花这一凝结着群众劳作生活点滴的传统技艺“绝处逢生”,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,发挥出更大价值。加之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大力扶持,架花的产业化道路越走越宽,由“指尖技艺”变成“指尖经济”,不仅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大有作为,更沿着“一带一路”“出圈”海外,迈上更加广阔的舞台。

一双双勤劳的手,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巧思,使琳琅满目的架花绣品散发出艺术之美、生活之美。通过采访,深深地感受到,比绣品更美丽的,是当地绣娘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笑容的脸庞。她们充满干劲,依靠勤劳的双手增收致富,奔赴美好生活的精气神越来越足。

如何留住非遗,让其在新时代更好地“活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?这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。我们期待,未来,城固架花能够与文创、电商等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,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,实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关注、学习传承。同时,借助“一带一路”,城固架花的产业规模可以越做越大,带来更多就业岗位,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,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。

(编辑:薛宝逸蕊 审核:侯伟)

  • 交通要闻
  • 领导访谈
  • 交警在线
  • 交通会展
  • 交通教育
  • 物流货运
  • 轨道交通
图片文章
  • 西兴改扩建项目开展消防宣传月演练活动

    西兴改扩建项目开展消

  • 西兴改扩建管理处与咸阳市高新区召开路基排水方案优化座谈会

    西兴改扩建管理处与咸

  • 东临公司组织召开东临项目管理工作推进会

    东临公司组织召开东临

  • 【五大曝光】渭南辖区27家中高风险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曝光

    【五大曝光】渭南辖区

  • 【交安宣传】渭南公安交警:周末交安宣传不停歇 共话安全保平安

    【交安宣传】渭南公安

  • 交控集团领导在安岚项目展开隐患排查整治督导检查

    交控集团领导在安岚项

  • 预防警务|临潼交警:警校联合共治 筑牢安全防线

    预防警务|临潼交警:警

  • 陕西交控集团与榆林市交流座谈

    陕西交控集团与榆林市

时政 | 交通 | 交警 | 公路 | 铁路 | 民航 | 物流 | 水运 | 汽车 | 财经 | 舆情 | 邮局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合作 | 版权声明 | 人员查询 | 我要投稿 | 招聘信息 | 我要投诉>
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电话:18701088869 商务合作:010-67683008转602
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:京B2-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: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
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-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1659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