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以来,兴平市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有机整合城市和农村资源,从生态环境、产业发展、资金保障等方面入手,扎实开展“十百千万工程”,以“十镇示范、百村升级、千社带动、万户引领”进一步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,逐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坚持高位调度推动,凝聚发展“向心力”。秉持“高位推动、强化执行、全面保障”标准,成立“十百千万工程”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,出台《兴平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“十百千万工程”行动方案》,围绕“示范引领、重点打造”,明确路线图、任务书和时间表,通过月调度、季点评,集中力量在全市范围内打造示范村和重点村,加快推进省市级示范村创建。
提升乡村治理效能,实现基层“精治理”。紧盯乡村环境整治、生态振兴,压茬推进全市181个行政村“村村过”,扎实开展农村垃圾、污水、厕所“三大革命”并落实长效管护机制,着力提升乡村道路、绿化、水、电、气、讯等基础设施短板,一体推进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、文化娱乐等服务在农村延伸集成,聚力打造农村15分钟公共服务圈。
加快特色产业发展,开拓群众“致富路”。以乡村产业振兴为着力点,依托“兴平辣椒”“兴平大蒜”“时下挂面”“泉水白菜”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,因地制宜发展设施果蔬、仓储加工、商贸消费等产业,做大做强名、特、优、新农产品,打造“土特产”特色品牌,促进农业产业化、规模化发展,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。
强化财政资金保障,找准振兴“突破点”。聚焦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靶向发力,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,对产业扶持、道路建设、环境治理等涉农领域的部分专项资金进行统筹整合,为示范村创建提供充足资金保障。同时,建立考评机制,开展集中观摩考评,设立2000万元激励奖补资金,充分调动全市上下积极性,着力建设一批有亮点、有特色的“千万工程”示范村。
(编辑:赵煜恒 审核:侯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