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,以构建“一园一廊两镇两基地一集群”发展格局为主线,立足特色资源、突出市场导向、发展优势产业,推动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,以产业新质生产力引领乡村全面振兴。
坚持科技引领,赋能粮食提质。积极引进智能农业技术、生物技术等手段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强化农业科技输送,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。大力推广小麦、玉米高产抗旱新品种和“一增三改一防”密植等高产技术,实行标准化管理模式,2023年全镇粮食总产2.58万吨,新建景家村百亩“吨粮田”示范田1个、高标准农田2万亩,高产玉米示范田多次为省市部门提供观摩。健全完善粮食产业链条,职田镇粮食烘干仓储中心建成运营。
注重高质高效,加快产业升级。按照“调整品种、提升品质、打造品牌”思路,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业、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,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,不断提升农业附加值。聚力打造全市乃至关中蔬菜生产优秀镇、全省蔬菜生产示范镇,坚持露天、温室、拱棚“三菜并举”,发挥山东水发、农耕盛世、建农家庭农场等龙头企业优势,2023年发展高山冷凉蔬菜1万亩,建设4万平方米连体玻璃温室大棚,万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二期和蔬菜小镇项目建成投产。蔬菜小镇入选省级科技小馆,为全市第二季度观摩提供观摩点,省市及兄弟县区参观学习70余次。鼓励支持企业建设酱菜厂、预制菜加工厂,推动单一产业向复合产业转变。
聚焦三产融合,助力多元发展。紧密结合职田实际,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依托,积极推进乡村农业、旅游、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,拓宽销售渠道,增加农民收入,吸引人才回流,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。依托万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和蔬菜小镇,创新发展“农业+旅游”“互联网+农业”等新业态新模式,精心打造开心农场、采摘园等板块,打响“关中食堂”品牌,实现从“菜园子”向“观光园”的转变。积极打造马家堡民俗风情街,举办农活体验、水果采摘等活动,将“职田十二坊”与观光式、体验式旅游相结合,着力构建以“文化强、文旅兴”带动“产业兴、百业旺”的发展格局。
壮大经营主体,促进农民增收。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新型经营主体,大力发展家庭经营、集体经营、合作经营、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。扎实开展“党旗红·产业兴·群众富”党建品牌创建,采取“龙头企业+村集体经济+农户+电子商务+订单式种植”发展模式,积极探索多种联农带农机制,将农户链接到产业链上。创新“八统一分”产业发展机制,采取“入股联结”“订单合作”“入企务工”等方式,让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获“租金”、资产入股获“股金”、集体经济分“红金”、务工就业获“薪金”、承包经营获“劳金”,指导14户群众承包企业大棚60个,就近务工960人次,累计增收100余万元。
强化人才培育,构筑发展支撑。始终把人才作为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,以提高专业认知、推动生产实践、促进科技转化为路径,多措并举培养人才队伍,切实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。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,将农村致富能手、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、毕业大学生等拥有“一技之长”的人才进行分类,鼓励引导张银虎、穆海潮等优秀人才返乡种植特色农业、创办加工企业。建立“梧桐树”人才工作室和“凤巢驿站”,组织13名土专家、45名田秀才、26名农村实用人才“现身说法”,辐射帮带1857户群众发展农业产业,不断提升群众生产技能和增收能力。强化乡村人才精准培训,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、远程教育平台学习、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,累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00余人次。
加快绿色转型,推动持续发展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技术,落实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,努力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。加大机械技术应用,2023年全镇种植粮食3.45万亩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5%以上。以生态保护为导向,以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主线,采取“五化利用”模式,即燃料化、基料化、饲料化、原料化、肥料化,不断优化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水平,培育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,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、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,让“生态包袱”变“绿色财富”。目前,全镇安装生物质清洁取暖炉4000余户。
(编辑:赵煜恒 审核:侯伟)